糖尿病,这一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,正逐渐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。然而,关于糖尿病,社会上存在着不少错误认知。谷医堂健康管理师分享一些糖尿病的认知误区,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。
许多人认为,糖尿病只是血糖高点,不治疗也没啥大事。这种观点极其危险。长期的高血糖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,更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,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糖尿病肾病等。这些并发症一旦出现,往往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因此,对待糖尿病,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态度,及早发现、及早治疗。
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,得了糖尿病可以喝点酒有助于活血化瘀。然而,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喝酒的弊远大于利。酒精摄入不仅可能加剧血糖波动,还可能对血管、脏腑等器官造成损害,加速并发症的发生。因此,糖尿病患者应该坚决戒酒,避免酒精对身体的进一步伤害。
此外,有些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后,会盲目地寻求各种治疗方法,甚至自己在家开方抓药。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延误病情,还可能因为药物不当使用而引发不良反应。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、规范化,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,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体检,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在饮食方面,一些患者也存在误区。他们可能认为,既然糖尿病与血糖有关,那么就应该严格控制饮食,不吃主食、肉类和水果。然而,这种做法并不科学。糖尿病饮食强调的是总量的控制和均衡摄入。患者应该合理安排膳食,定时定量,既能有效地控制血糖,又能满足营养需求。例如,谷类、薯类可以定量摄入,肉、蛋、鱼类适量食用,奶类、豆类足量摄入,新鲜蔬菜可以多吃,水果则限时限量摄入。
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,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,有助于控制血糖,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。但是,运动也需要个体化,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。
关于糖尿病的错误认知有很多,但只要我们保持科学的态度,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,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,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体检,就一定能够远离糖尿病的困扰,享受健康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