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炎,泳池成为了人们消暑纳凉的热门去处。然而,在享受清凉的同时,也需警惕“泳池病”的侵扰。所谓“泳池病”,是指因泳池水质不洁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而引发的各类疾病。为了让大家能够健康、安全地享受夏日戏水乐趣,谷医堂健康管理中心特别整理了以下防范措施,快来收藏吧!
1. 了解“泳池病”种类
常见的“泳池病”包括:
结膜炎:俗称“红眼病”,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,游泳时水溅入眼睛是主要传播途径。
中耳炎:脏水进入耳朵后,易引发外耳道炎或中耳炎,导致耳痛、流脓等症状。
皮肤病:如皮肤癣菌病、传染性软疣等,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水体或共用毛巾等物品传播。
消化道疾病:不洁水质中的病原体可能通过口腔进入体内,引起腹泻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。
2. 游泳前准备
检查身体:游泳前,应确保自己无皮肤破损、中耳炎等疾病,以免加重病情或传染他人。
淋浴清洁:进入泳池前,先通过淋浴清洁全身,减少身上的汗液、皮屑等污染物,避免污染池水。
佩戴泳镜:游泳时佩戴合适的泳镜,减少池水直接接触眼睛的机会,降低结膜炎风险。
3. 选择正规泳池
查看资质:选择有卫生许可证、水质检测报告等资质的正规泳池,确保水质安全。
观察水质:池水应清澈透明,无异味、漂浮物等。如发现水质不佳,应及时向管理人员反映或选择其他泳池。
4. 游泳后清洁
及时淋浴:游泳后应尽快淋浴,用清水冲洗全身,特别是头发、耳朵和私处等易藏污纳垢的部位。
滴眼药水:对于易患结膜炎的人群,游泳后可滴几滴抗菌眼药水,预防眼部感染。
更换衣物:游泳后应更换干净衣物,避免穿着湿泳衣长时间逗留,以免滋生细菌。
5.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
不共用物品: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拖鞋等个人物品,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。
注意个人卫生:游泳前后均应勤洗手,保持手部清洁。
控制游泳时间:避免长时间在水中浸泡,以免体力透支或水温过低导致身体不适。
总之,夏日戏水虽好,但需警惕“泳池病”的侵扰,我们才可以健康、安全地享受夏日清凉。谷医堂健康管理中心提醒您,关注健康从细节做起,让夏日戏水成为真正的快乐时光!